。只有孫策寫信,信中也不外乎是直白的掛念之,看得周瑜又一陣煩厭。
儘沒有回應,孫策卻樂此不疲地寫著,就算是到壽
投靠袁術或南征北討時,此習慣亦無改變
這五年間,周瑜僅回了寥寥數封書信,信中也是敷衍的兩三句。
就在去年年初,孫策在信中提及已脫離袁術,亦已取回亡父舊,希望周瑜能來投一起渡江攻打江東。
他思量了良久,才決定去支援這位昔日好友。
周瑜深知孫策的實力,若果孫策可克制只待他如好友,與他保持距離,他亦不介意助他一臂之力,不然他亦可隨時。
「瑜,你終於來了。」抵埗那天孫策早就在城門迎接他。
五年不見的孫策長得更英俊不凡,那眸仍炯炯有神,唇角勾起的孤度依舊優
。
孫策旁是他二弟孫權,雖然只是十五歲少年,
材卻十分頎長,都快要比孫策
,長得也是清秀俊
,與孫策的容貌有數分相似。
「還是喚我公瑾吧,伯符。」周瑜有禮但疏離地笑著,二人已過弱冠之年,還是以字相稱較妥當。
孫策聞言那眸隨即黯淡了幾分,笑容也凝住了。
「我明白了......公瑾。」孫策再扯了微笑,而
旁的弟弟亦抬
用
角朝周瑜看。
這一年來的南征北討,孫策有空閒就會邀他去打獵或喝酒,但他都會一一拒絕。每次看到他的眸因自己的拒絕而黯淡
去時,周瑜就更覺煩擾。
當他無可避免與孫策接觸時,都會避開依舊深的目光。昔日無所不談,曾以兄弟相稱的好友知己,現在卻貌合神離。
儘如此,孫策卻深信他所有說話,亦對他言聽計從,就算要他一人深
敵陣或單獨行事以
作誘餌,孫策都會一一照
。
孫策亦會奮不顧保自己周全,
渚營那次受襲,也只因為他受偷襲,孫策
明手快擋在他
後而頭
受重撃。
周瑜怎麼想也不明白,怎麼會有人這麼傻?明知沒結果,也明知自己在避他,仍像撲火燈蛾般,不懈地朝他撲去,也不最終只會是苦戀一場。
愛孫策的人多的是,為何他偏偏要痴戀著自己,就算沒得到回應也未曾改變?
可是最近他覺到有些事
正逐漸以無法預料的方式改變,就在孫策於
渚營從昏迷醒過來後,就不再在他
邊纏繞著,也不再用那如星的眸
去凝望著自己。
對自己的態度比起對任何人也要疏離冷淡。這狀況又讓周瑜隱隱的悵然若失,好像失去了些什麼似的。
當孫策朝旁的人笑,用那眸
看著別人時,他就會覺得自己的東西給別人搶去。
尤其是今天當孫策看著太史慈時,那雙麗的
眸閃著光,優
的唇邊勾起笑容,周瑜彷彿重遇那年那天那棵桃花樹
的孫策。
周瑜知,那是孫策喜歡一個人時的
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