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将那些族人赶尽杀绝。
他甚至还表示,只要那些族人愿意,依然可以将孩zi送到李氏家学读书。
束脩全免。
当然啦,之前家学的那些“福利”是不用想了。
想要浑shui摸鱼,趁机在主家shen上xi血,更是不可能。
即便这样,世人听闻此事,也要竖着大拇指赞李寿一句“仁义”。
而家学的事,也似一个信号,让那些惶惶不安的族人们终于放xia心来。
至少,他们已经知dao了,李寿不会跟他们翻旧账,百年前的恩怨已经彻底过去了。
只要他们安分守己,不主动找李寿的麻烦,李寿也不会刻意为难他们。
甚至,如果他们够“识时务”,没准儿还能像那几家将孩zi送到东庐书院的族人一样,继续得到李寿的庇护呢。
只有失去了才知dao珍惜,那些族人们再次将孩zi送到家学后,哪怕笔墨纸砚、茶shuidian心等wu都要自己花钱买,他们也没有任何怨言。
反而记着李寿的好,人家没收束脩啊!
这年tou,能有个免费读书的地方多不容易?
至于那些原本在书院教书的族人,李寿也将他们原样请了回来,俸禄、四季衣裳什么的都不少,甚至比过去还要好一些。
这些人更加gan念李寿的大度,平日里上课,时不时的也会liulouchu来。
在这些先生的影响xia,家学里的学生们愈发懂得gan恩、知dao上jin,绝不再像过去那般只知dao在家学混日zi。
这些学生大的已经十二三岁,用不了几年,便能考科举、ru仕途。
只要他们继续保持这份gan恩的心,李寿也不介意帮他们一把,而日后,这些人也将是李寿复兴李家的基石!
唐宓知dao李寿的谋划,所以对家学也很上心。
家学虽然没了免费的东西,但奖学金什么的,还是可以设置一xia的。
“七月份秋假,在秋假前,家学可以举行一次考he,成绩前十名的都可以拿到奖学金。”
唐宓缓缓说dao,“一共十二贯钱,第一名五贯,第二名两贯,第三到第五名一贯,第六到第十各四百钱。”
负责家学的guan事连连diantou。
唐宓又dao:“奖学金每年两次,chun、秋假前考he评比……”
guan事再次diantou,“nu省得,过会儿,nu就去跟家学的九郎君说,让他也好提前告诉学生们。”
guan事kou中的九郎君是李其琛的族弟,过去跟李其琛的关系很不错,李寿接手李家后,请他专门负责guan理家学的日常事务。
“圣人的圣寿快到了,家中的各种灯笼、红绸要准备好。”
唐宓继续吩咐dao。
尚宝房的guan事赶忙应声。
“还有……”
唐宓一项项的安排着,李敬薇三个小娘zi安静的看着。
花厅里的气氛很是和谐,关尔布艺的气氛就不是那么mei好了。
清晨一大早,平宜县君便来到了关尔布艺,她找书坊印制的卡片也都到了。
关尔布艺学着好运来的模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