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宝茹去镇江各家百货铺zi和南北货铺zi谈生意。事qing算不得顺利——不然呢?郑卓和宝茹是两个外地人,郑卓他们跑商一般也不会和本地的百货铺zi有交集,本地人tou一个就是不信任。与他们zuo生意被骗了怎么办?他们坐船走了又抓不住。甚至这不是一个gao利run的生意,如果是的话,或者还有人愿意为了gao收益敢冒风险。
不过事qing也不是完全没得机会,到底是镇江,商业汇聚,有的是识货的人。郑卓和宝茹带着样品去拜访,当然是有人动心,至少愿意谈一谈。
第一家就是镇江本地的一家百货铺zi‘申记’的东家就有些意思,请了两人runei室来谈。这东家年纪不上三十六七岁,生的周正,观之就是心xing端正的人——这样的长相倒是好zuo生意,那些生的人wu猥琐的就是zuo生意也容易不受信任。
‘申记’东家当然姓申,也就是申老板,dao:“两位带来的好货,说来不怕笑话,我自小就ai饴糖之类,就是如今了还是离不得这些。这大江南北的糖货糕饼我在镇江都是见过的,只是二位带来的‘甘味园’竟然是闻所未闻的新样zi。”
郑卓chu来历练,谈生意已经不错了,但是让他来闲谈那依旧是十分为难。往常zuo生意,要么就是白老大他们先聊着,等到后tou正tou戏的时候他再上场。要么就是他听对方闲谈,话不多,但是顺着人家的意思,什么都是赞同还是zuo得到的。
今日还好,有宝茹在,她闲谈起来也是一把好手哇,她就笑了笑dao:“申老板有甚好笑话?这饴糖的事儿,只要没齁的慌,世人有几个不ai的?况且咱们江浙之地,不是我来说,更都是糖祖宗。咱们就是炒菜zuo汤那也是要放糖的,既然是这般大哥哪里笑话二哥?”
那申老板一听就乐,忙不停地diantou,dao:“就是!我有几个好友不知笑我多少回,可是我见他们几回上我家买糖,论起来可不比我家用的少。”
宝茹捧场笑了一回,又dao:“咱们‘甘味园’申老板没听过是寻常,咱们是湖州新开起来的糕饼铺zi,不过咱们资产可厚,有大大的作坊,支撑的起往外销货。您只guan看咱们湖州商会的印鉴,绝对是有信誉的。”
说话间郑卓连忙递chu了印章、信件等,申老板在商言商,虽然和宝茹谈的愉快,但是依旧保持了警惕。接过东西仔仔细细地查看,旁边还有一个心腹伙计,在申老板看完后还再次查看一回。
一通检查后郑卓和宝茹shen份可信了许多,申老板脸上的笑意就更加诚恳了。宝茹见状赶紧dao:“你不用多心,您在镇江zuo着生意自然有您的人脉,不妨去信到太仓和湖州。我家已经和‘日昌隆’定了文契,我家要给他供应江北十几家铺zi的货wu呢!他家有这样的手笔,还有什么不可信的!”
申老板这时候总算有些吃惊了,问dao:“哦,是‘日昌隆’?太仓吴家的‘日昌隆’?那可真是难得了。他家也兴盛上百年了,个个都是zuo生意的人jing1,若是他家都定了十几家铺zi的货wu那还真是叫人吃了一颗定心wan。”
这就是名声的作用,对于郑卓和宝茹来说,两个人无论是个人还是‘甘味园’的牌zi,都是一文不名。但是太仓吴家和‘日昌隆’就不同了,煊煊赫赫上百年,kou碑名号都在那里。所谓‘人的名,树的影’,大家都知dao他家chu名的有yan光、有资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