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来过,问起这件事,可我不是说书人,没这个资格。”
老人又一次摸摸袖,叹息一声,把袖里的东西拿了
来。
那是一块醒木。他已经老去,拍不动了。
“我的两个弟不成
,刘苏向往
雅,说的书都是文绉绉的,田铁嘴觉得市井才是好,经常讲些真真假假的玩意儿,其实两个都是说书人的路,路
不同罢了。”
“我写好了《璃月秋》的底本,我只是盼着他们能把岩王爷的故事
传
去,谁讲都好。”
他摸摸这块醒木,哀切:“帝君已逝……可那又如何呢?我辈说书人虽渺小,可也要把这些故事
传
去。是帝君建立了璃月,是帝君撑起这片土地,我们一直都知
。”
男笑问他:“你方才说,仙人记得凡人的事
会很寂寞。那又为何,不愿意凡人忘记仙人的事
呢?”
“我老了,已经忘记了许多事,可我还记得帝君,也记得帝君那双
睛。不是我不愿意忘记,是我们应当记得,都说吃
不忘挖井人,帝君三千七百年的守护,我们也当记得。我们受恩于他的庇护,他逝去,我们也该记得他,这些故事、话本,还有一些歌谣什么的,都是我们记得他的证明。”
“会很寂寞的。”男说。
“……寂寞什么呢?”凡人说,“我虽不
山,可我知晓山岩为他化
,我也知晓摩拉是他的血肉。帝君常在,帝君常在啊。”
“我们不是帝君的信徒,我们是人,人当懂恩,仅此而已。”老人为自己倒了一碗酒饮
。
他说话有些多了,疲惫得很,趴在桌上昏昏睡。
了一个很短暂的梦,把忘却的记忆又掘了起来。
当时他行走在璃月港,见着一个少年跟船老板讲故事。少年穿短褐,
上系着
巾,跟一般船夫无二。但肤
与神
透
他是自轻策庄而来寻找
路的山民,他的脸上有山岩的轮廓。
少年开问
:“既然人人都有所好有所厌,为何要择恶者而行呢?”
他又说起岩王帝君订立规矩的本意,讲了一个关于玉牌的简短故事。
年轻的说书人驻足良久,在少年离开后,拉住他,问:“后生,你以后想什么呢?想
说书人么?”
少年的睛在夕阳光照
闪闪发光,像是山间的金石。少年不语。
“现在码上的说书先生就像象棋:老一辈的,过世的过世,剩
的就像是将和帅,基本是不动,等闲看不到;一些成名的大腕呢,就像士和相,绝对不是随便动动的,动也就那么一
地方;再稍逊一
的科班先生,则像是车
炮,来来回回的走。剩
的,就是一些草
说书人,小卒
只能奋力向前。”
他说话的时候,手上也还有动作,这是说书人的习惯了。
“我也是草说书人,不如你跟我学说书吧。”
少年摇摇,笑了笑。似乎说了什么。
这场梦猝然结束了。
老人醒来,才看见是刚刚那位年轻人开了窗,外边雨已经停了,风有些凉,把他醒了。
青年开了窗,又坐回了原位,他开说话,竟是跟梦中的少年渐渐叠上了影
。
“说书人这最后一场书,叫收山,大多讲岩王帝君的故事,算是映衬一开
的那一关。而那一关,则是说给岩王帝君听,山河相随,故为心关。”
老人颤抖着手,看着他,捧了酒碗,饮,又放
了。酒
泼洒在醒木上。
似乎明白了什么,老人嗫嚅几,问
:“若是有一日,帝君也如我辈凡人忘却了往事,会如何?”
贵公模样的青年回答:“
照常理来说,帝君是不会遗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