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实话。
铁跟田大花和姜茂松聊了好多,其实聊来聊去,姜家村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太闭
,村里至今没通电,世外桃源一般,跟外界最大的联系,就是村长姜铁
家的一台收音机,他每天用来收听新闻。
“也不是,就是村里有人去收购山货,村里人采了就卖给他,也能挣些钱。可是那些贩上门收,动不动就随意压价。我一琢磨,我们要是自己找到别的销路,不是比卖给二
贩
得多吗,也能长期合作
去。”
原来这一两年,随着开放,许多人脑也活络起来了,便开始有贩
村收山货,隔几天去一次,几乎什么有用的都收,
木耳,
磨菇,药材,
果,各种
菜,包括野味、
什么的都收,
路的问题。路不通,汽车开不去,
驴车在有些路段都得小心牵着走,老百姓平常很少
山,也难怪贩
能用那么低的价格在村里收购山货和药材了。
“更靠谱的销路?”田大花一听这个词就笑了,问:“怎么,你是碰上什么不靠谱的销路了?”
“差价这么大?”姜茂松忙说,“那铁你回去就
这事,你是村长,你组织村民合伙,送到城里收购
来,就能增加一
分收
了。”
“嗯嗯,我也这么想。”姜铁说,“药材我们可以联系城里的药材公司,我们定期直接送来,卖给他们。不过我更关注的是山里那些
货,
木耳,
磨菇,野板栗什么的,还有咱山里那些
菜,采
来洗净晾
,就有人走村串巷去收,也不知他们收购卖去什么地方了,这些东西,山里量可大着呢,采摘这些东西,也不担心糟蹋了山林。”
姜铁不好意思地挠挠
说:“可是我这个人,心太大,力量太小,我实在是自不量力了,那山路哪是咱们用铁锹镢
轻易好修的,我们用了大半年的工夫,农闲
“叔,婶,我从去年,发动村里大家修路呢,起码让咱们村里的孩
能走一条平坦些的路去镇上读中学,咱们村里不是只有小学吗。我女儿去山
镇上读中学,每次走山路都叫人心疼。”
把山货运山也不容易,无形中就增加了成本。
第129章俗事
“婶,我
城来探探路
,想给村里那些土特产找个更靠谱的销路。”
“婶,我
城来探探路
,想给村里那些土特产找个更靠谱的销路。”
什么七婶给的野鸡,四婶给的大南瓜,三婶给的杂粮和红薯面,五婶给的一大包
菜……
“老百姓只挣了几个辛苦小钱,人家挣的是大。”田大花说,“铁
啊,这个事
你琢磨得很对,你把它办好了,咱姜家村日
就好过了。”
“也就是说,贩收了村民的药材,一转手他就赚了五六倍的利
。”
“铁,这趟
城是有啥事儿?”田大花问。
“叔和婶你们也知
,山里人实在,日
又拮据,贩
去收,村民们给钱就卖,他们还经常随便压价。别的不说,就咱们山上挖的那葛
,卖给贩
,他才给一
钱一斤,有时候嫌有泥,嫌小了,他还要压价,我留了个心
儿,我去镇上一问,镇上收购两
八、三
钱一斤。我这不就
城来了吗,我刚才经过收购药材的地方问了,山里的葛
居然要五
五一斤。”
他捎来的,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