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皇后实在舍不得兄弟难受,便坐到天zishen边说:“臣妾的兄弟们只是想和那位谢镇抚学武艺,这又有何难?叫他们也能churu镇抚司,找谢大人学武不就是了?”
张鹤龄、延龄nei心挣扎。
去镇抚司当然好,他们早想正式当个锦衣卫,跟着前辈们巡街去了。可是……可是若他们天天能去镇抚司,谢镇抚不来崔家了怎么办?那他们就又得写作业,还不能自己排演案qing了呀?
一家zijie弟心意不通,险些酿chu了让国舅们逃不了作业的悲剧。幸好天zi圣明,没听皇后之言,斟酌chu了个正经主意:“两位nei弟年纪尚小,不合去北镇抚司那等凶煞地。他们有崔ai卿教导,此事也不急在一时,来日谢瑛若再办好什么差事,论功行赏时,朕便赐他一chu1离着崔家近的房zi……或是等崔燮有功,赐他一chu1与谢家相邻的宅zi,总之叫他不当值时方便教导你们便是。”
第227章
张家兄弟自不知dao他们讨的赏正是崔先生最想要的,要完了想起先生严令他们不许找圣上索要赏赐,都有些心虚,回家后切切地互相叮嘱,半个字也不敢跟先生提。
崔燮只看见他们rugong一趟,人忽然就乖巧了,写rugong朝觐记都不用人cui促,兄弟俩坐在屋里吭哧吭哧就都写了三百多字chu来,以为他们是懂了外戚的责任使命,心xia十分欣wei,特地趁元旦长假带他们去了一趟谢镇抚家庄zi上玩。
崔衡与崔和却是要走举业这条dao的,没那个天天玩儿的命,让兄长留在家里,每天早晚去陆先生家里读书。
陆博山已是将家中妻小都取回京里。他新赁的宅zi在南关外,地方便宜,院zi倒和崔家差不多大。家里也有两个男孩在读书,大的和云jie年纪差不多,小的也有十岁chutou,老家还有个大儿zi,只是因要应童zi试不便jin京,在家依祖父母和叔婶而居。
崔家两个孩zijin了陆家,就像得了两个小陆先生zuo学友,成天就是之乎者也、zi曰诗云,还不及在兄长手xia的日zi。起码家里偶尔能看个闲书,陆家连闲书这个概念都没有,陆公zi们不读四书五经时也就只看些时文制艺,连古人的游记散文都不碰。
跟陆家兄弟同窗了几天,崔衡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原先因为跟两位不用科考的师侄相chu1而略略浮躁起来的心也平和了。他现在已经不想着父亲的荫监,也不想着小时候那样的纨绔公zi日zi,就想早dian考过县试、府试……娶个媳妇。
他就比兄长小两岁,也是个十七八的大小伙zi了,如今只能伴着圣贤书过日zi,也是冷窗寂寞、孤单难捱了。他们家邻居差不多大的书生都成亲了;云jie也正在大哥同窗、同年家的zi弟里挑人;就连崔启那小厮,听说他爹都在乡xia给他说了个上hu家的女儿!那女家什么都不挑,只要状元给主婚,今年三月间就要把女儿送jin京来完婚。
他竟羡慕起了崔启,羡慕他有个肯为他说亲的好老zi。
他那个远在云南的爹,怕是不会惦记他的婚事了。
别说他,就他那有chu息的状元兄长又怎么样?打从去年考上了状元,云南就一封封地来信,一会儿给他订亲,一会儿又不许他成亲,来来去去的,再加上祖坟那边又chu了些灵异的事,nong得大哥这么大岁都成不了亲……或许一辈zi都成不了亲了。
崔衡想想就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