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所以对方非但没有讨到便宜,反而把自己也给折jin来了。
这么几次过后,大家就都知dao,这些从大楚来的商船,实力雄厚。实力是最可靠的通行证,即便一开始的时候语言不通,彼此交liu都十分困难,但贸易到底还是zuo起来了。大家拿chu东西互相比划交换,倒也显得十分和谐。
但是这样总不是长久之计,所有在周映月的建议xia,海商会在有贸易往来的地方,都建立了比较简单的据dian,招募自愿留在那边的人过去定居,学习当地语言,同时也发展海商会的生意。
如是几年,海商会在海外的势力,反而比之在国nei更大了。――毕竟在国nei,民不与官斗,无论海商会有多少钱,都仍旧必须要受到朝廷的辖制。但是chu了海就不一样了。那些地方都是弹wan小国,武力十分有限,即便是海商们自己组织起来的私兵,也足以灭掉一个国家。
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大楚赫赫威名,传遍海外诸地。
那时候元恪正在海州,知dao海商的势力逐渐膨胀,心中就已经有了遏制他们的打算。只不过先帝答应将海关前五年的海贸权交给海商会,他也不能chu尔反尔。
但就在今年,海关终于还是被朝廷给收回来了。于是元恪立刻将自己的打算和盘托chu:他打算以大楚朝廷的名义,专门组建船队,护送海商的同时,也一路宣扬国威,让番bang海国知dao大楚皇帝的存在。
这是势在必行的事。否则时间长了,让那些人只知有大楚商人而不知有大楚朝廷,岂不是成了变相的独立?万一有人生chu野心,不愿意在大楚当个良民,而打算去海外zuo个国主,说不定还真就让他给zuo成了。
――这番扬威,与其说是zuo给海外的人看,不如说是zuo给海商会看。
这组建船队的事qing,就被交给了元zi青。理由也是现成的,海关成立时由福王府和海商会共同负责,福王府对于这bu分事务也更加熟悉。
海上航行,气候和风向都是非常重要的,每年只有几个月的时间适宜chu海。所以为了抓紧时间,元zi青这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焦tou烂额,回到家里,是他一天之中难得的休息时间,不愿意去动脑zi,所以竟也没有察觉到眉畔在背后zuo了那么多事qing。
如今他的准备工作zuo得差不多了,终于得了一dian空闲,眉畔的药早就已经换完了。
接xia来,朝中便开始就chu使的人选作讨论了。既然是去宣扬国威,当然是需要一个shen份比较贵重,能够压得住的人去猜行。而且最好还是有皇室血脉。这就跟当初还是三皇zi的元恪去海州镇守海关,是一样的dao理。否则费尽心思chu海,也显示不chu朝廷尤其是皇室的威严。
对于养尊chu1优的宗室来说,乘船chu海,去那海外不mao之地――即便如今随着海贸liuru大楚的海外奇珍越来越多,但不少顽固保守之人,却仍旧觉得除了大楚所在之chu1,别的地方全都是不mao之地――而且这一去的时间肯定不会短,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三年五载,那日zi该怎么过?
所以一商量到这件事,人人便都开始相互推诿。
元恪对这些人的yan界十分失望。这样的人,即便最后答应了chu使,当真能够宣扬大楚的国威吗?说不准自己在船上熬不住,有了个三长两短,那真是丢人丢到海外去了。
所以这些人害怕的时候,元恪心中已经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