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夫人这才稍稍放xia心来,让他赶快写了信送chu去。
话说卫渊正开开心心地跟在“宁玥”一行人shen后,自以为等他们扎营歇息的时候就能见到宁玥了,谁知这时却得知ma车里坐的gen本不是他的心上人,而是他的表妹。
卫渊拿着信的手抖了抖,看向前面另一架ma车。
所以……那架车里坐的肯定也不是昭国公了?
他深xi了一kou气,告诉自己冷静,就算现在见不到宁姑娘,等到了菱州肯定是能见到的,决不能现在就向那个老男人认输。
可这kou气还没来得及咽xia去,又有人给他送来了一封信。
这个人他不认识,也就没有立刻去接那封信,而是问dao:“你是何人?谁让你送信来的?”
那人答dao:“小的乃是昭国公府的xia人,国公爷吩咐说如果您跟着东zi少爷他们一起chu了城,那就把这封信交给您,还特地吩咐等您收到一封信之后再给这封。”
卫渊皱眉,让人把信拿了过来。
拆开一看,信上只有一句话:近shui楼台先得玥。
落款没有字,只画了一条鱼……
卫渊咬牙,刷的一声将信纸rou作一团。
“老男人!你别得意的太早!”
第124章不甘
真假两支钦差队伍都离开京城的时候,赵乾还在gong中看着折zi。
他之所以让余刃暗中查访菱州shui患之事,就是因为这次shui患来的十分蹊跷。
要知dao菱州是十分有名的富庶之地,当地知府更是他倚重的重臣,为官十分清廉,也一直很注重河dao沟渠这类工事。
虽然今年雨shui确实比以往更多,他也zuo好了可能会有天灾的准备,但怎么也没想到第一个报到他这里的竟然会是菱州。
当年他还未登基的时候,大周也曾有过一次大范围的降雨,造成了不少洪涝灾害。
那次的雨shui比现在还要多,许多地方都chu现了灾qing,但菱州却始终安然无恙,这都得益于那里的河dao沟渠修建完善,常年疏通,jian固程度远非其他地方可比。
如今的知府陶莫是穷苦人家chushen,早年经历过饥荒,知dao粮shi对百姓的重要xing,所以很重农事,而最容易对农事产生影响的,无非就是天气和虫害了。
虫害很多时候又是由天气引起的,因此归gen结底,还是看天。
天气非人力可以掌控,但人却可以想办法缓解恶劣的天气对农作wu的影响。
如果修建好河dao,在旱时可以缓解旱qing,涝时可以疏通shui患,对百姓而言自然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陶莫上任后,也格外重视河dao的修缮疏通,甚至亲自跑过不少地方,将一些隐患比较大的报与了朝廷,希望朝廷能够重视。
赵乾接到这样的折zi之后自然第一时间就chu1理好了,让人该修的修该补的补,一应款项拨xia去一dian儿没少,需要的人力wu力也都尽量满足了。
毕竟菱州是个繁茂之地,即便是一些比较偏僻的城镇居住的人kou也不少,一旦真的发生了shui患,造成的损失也会比其他地方大的多。
可他该zuo的明明都已经zuo了,陶莫之前的折zi里也都表示这些河dao修理的很好,既然如此,为什么今年不过是雨shui比往年多了些,菱州就先撑不住闹了shui患了呢?
陶莫给他来的折zi里万分自责,表明愿意接受任何惩罚,只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