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时,阁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原先被朝臣私戏称为“纸糊三阁老”的万安、刘珝、刘吉三个人,实际上已经剩
了万安和刘吉两个。早在几年前,刘珝就被万安和刘吉合谋排挤走了。
不过他的排名尚在刘健,徐溥之后。
先前已经说过,朝野上,被御史言官弹劾次数最多的,不是首辅万安,而是刘吉刘阁老,因为
厚心黑不怕弹,刘吉甚至被冠上“刘棉花”的“
誉”。
甭阁里面如何论资排辈,在外人看来,能够
阁就意味着成为大明宰辅,从此外人称呼唐泛,便得用“唐阁老”才更显得尊敬,像唐泛这样,年方而立的
阁宰辅,也是绝无仅有的。
刘珝走后,万安又接连推荐了彭华、尹直等人阁,刘吉势单力薄,渐渐落了
风,便又推荐了刘健、徐溥、丘濬等人
阁,以此跟万安抗衡。
否则就算他气运冲天,也终究有不灵光的时候。
唐泛升迁速度之快,着实令人瞠目结,大明朝能有这般际遇的,似乎仅此一份。
所以这次他举荐刘健等人阁,其实也是因为刘健徐溥唐泛他们官声清正,众望所归。
正好这时候唐泛了结了吉安的事回到京城,又暂代刑
尚书一职,刘吉就退一步,说不如让丘濬的学生唐泛
阁,唐泛人如其名,
格活泛圆
,远比其师来得合适。
但老幺总比不阁好。
一个人想要走到什么样的位置,就得要有相应的能力来匹。
在阁那样的龙潭虎
,庸才就只能沦为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
然而旁人只要仔细想想唐泛过的那些事
,似乎又不觉得惊奇了。
可刘吉脸再厚,面对前仆后继源源不断的弹劾奏疏,
心也是惆怅忧伤的,
为人臣,谁不希望自己有个好名声呢?
此时距离他当初在刑担任一个小小的主事,也仅仅过了五六年的光景。
对刘吉而言,他推荐刘健和唐泛等人,也不是因为赏识刘健唐泛,实有不得已的苦衷。
被同僚羡慕嫉妒的唐阁老,在阁过得其实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滋
。
刘吉举荐了贤能,自然也可以顺便洗刷一自己那并不太光彩的名声。
年轻有为了。
因为丘老为人刚直,遇事宁折不弯,刘吉推荐他
阁,也不是因为喜
他,而只是想用他来对付万安罢了,万安当然不会同意给自己找这么一个麻烦,两边就僵持不
。
作为大明帝国的权力心,
阁向来是所有臣
的最终追求。
那个时候,唐泛还未回京,阁这件事原本跟他也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是丘濬
阁的事
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也就是说,在阁里,唐泛属于垫底的老幺。
自阁建立以来,因其制度所限,纵然是首辅,权力也不如唐宋宰相,所以就算万安作为首辅,同样不可能一手遮天,这从上回苏州案之后尚铭的
台就可以看
来了,所谓略占上风,也不过是源于皇帝的
信罢了。
为免两败俱伤,万安最终还是同意刘吉的提议,于是经过廷推之后,唐泛也了阁。
没阁的时候,大家仰望此
,难免带上一份因不了解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