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裴若的真心话。太巡察,意义非同小可。让他留在临汾,督促各级官僚,远比前来河堤视察要
用。汾
南段可是能直
黄河的,一旦汾
、黄河齐齐发
,立刻会危机
游的京师洛阳。因而天
对治汾也更为关注。
烈日炎炎,汽如蒸。汾
岸边,修堤的民夫、工匠都在拼死赶工。自冬日
浅时,河堤就破土动工。三万人几个月劳作,如今只剩
收尾。不过即便如此,这副场面仍然宏大的让人惊叹。
“只要不连雨,应当能
时完成。”一旁,裴若答
。
骑在上,太
梁荣微微皱眉:“不至堤岸,不知夫役之苦。裴都
,这河堤,一月
能完工吗?”
裴若是本朝数一数二的治能手,他的话,梁荣还是要听的。微微颔首,梁荣
:“等到汾
通畅,自并州
雍州,大军就能顺
直
。如此功绩,不亚于后汉王景。裴都
居功甚伟!”
去岁平定了雍州,腾人力,汾
南段的治理,也就成了当务之急。裴若又走遍了平阳、河东两郡,最后拟定
治
方案,上报朝廷。梁荣在计划初始,就一直用心关注,也早早赶到了平阳郡。不过他的监督之职在验看各郡县粮秣运转,役力征用,
清楚整个河务的运转过程。因而为了不
涉工程
度,他一直未曾真正来到河边。
早已没了当年河东裴氏的门气度,如今的裴若肤
黝黑,须短衣陋。若是不知,还以为是哪家寒门
的农官。然而正是此人,五年
修缮了并州境
的汾
河
,引
理渠,加固河堤,使得晋阳附近沃土千里,成为北地粮仓。
而裴若自己,就是河东人。河汾泛滥,对河东也是致命威胁。治好这一路脉,便能惠及乡里。河东裴氏在战乱中折损太多,归顺伪汉,
窜南地,一错再错让当年家业十不存一,早已没有往昔辉煌。
方掌心:“天光尚早,殿陪妾走回去吧?”
“若孤早些来河堤就好了。”看了半晌,梁荣叹了气。农忙季节,如此多人力用在治
之上,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况且雍州刚刚平复,人丁稀少,还有蝗祸未平。若是他能提前些驻扎堤岸,
面官吏会不会更为勤力,早日完成河工?
现在到了地方,他才觉自己在纸上所见的,终是浅了。
张婉却笑了:“太医嘱咐了,每日勤加走动,怀中孩儿才能康健。况且有殿陪着,哪里会远?”
裴若却:“若无殿
坐镇临汾,河务也无法如此顺畅。河工本就是大事,
切不得。”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章写的有问题,黄河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是安
期,别说泛滥了,连
都有变清的趋势囧……稍稍改了改,还是先治老家的汾
吧。
“东路远……”梁荣有些犹豫。
他这个都使者,反倒成了受天
重用的
臣。不论是为国还是为家,他都有义务担起重任。
裴若摇了摇:“治汾怎比治河?臣微末之功,
这话说得脉脉深,如同那温
目光。梁荣也笑了,牵起妻
的手。两人并肩向东
走去。
当年王景奉命治黄河,发卒数十万,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千余里无溃漏之患。如今三百年过去,黄河依旧稳固,实乃惊世之功。
第370章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