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还想问她的,明日要不要一过去仁寿
。”太后
,“听说老娘娘又病了,我们三人也该过去问个好。”
这一说也是,徐循想到自己时候的辛苦,不禁又有些同
,又有些庆幸:不论是
也好,听政也罢,这种事现在终于和她没有半
关系了。至于旁人要怎么赶鸭
上架,那终究是旁人的问题,也不必她来
心。
她也没有装傻,顿了顿,又,“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去年病程拖了一个月,我看老娘娘元气消耗得厉害,行事越发是有些力不从心了。只怕这一次病
去,未必能轻易起来,国不能一日无主,十天半个月还好,拖到一个月以上,不交给您,还交给谁?我看,您还是得
好接权的准备。”
说着又叹,“这几年,
里丧事真密,总是少了几分人气――去年敬太妃没了以后,我就有所
觉,总觉得
里有些阴森,老娘娘年老
虚,怕是受不了这阴气,是以才常常有个病痛。”
实在是逛得很烦了。
她所说的并无虚假,太后也叹了气,不和徐循斗嘴了。
太后似是看了她的思绪,她有些没好气地哼了一声,“你也不必幸灾乐祸的,老娘娘一时也还推不到我
上……她要舍得放权,去年发烧那一次,也就放了,那回都没提,不到支持不住时,也是断断不会放手的。”
太后倒不以为然,“老娘娘那是事辛苦吧?虽说是有大事才
面,但哪能全都放手?密切监视朝廷,三不五时地问一问、敲打敲打,总也是要的。呈上来请盖印的诏书,怎么也得看一看……她都多大岁数了,哪还禁得住这样折腾,这么长年累月的支撑着,不病才怪了。”
年纪大了,即使是小病都可能绵延成大病,虽然在廷完善的医药条件
,就此不治的可能
很小,不过老人家这一年来小病小痛的次数着实不少,也令人担心她的
。徐循
,“那是该过去看看的,胡
又无事,问不问都一样,应当也能一起过去。”
太后看人眉、揣测人心的功夫,真是一绝,更兼如今词锋犀利,在她跟前,简直是容不得有一丝
作。徐循微笑
,“我一句话还没说呢,娘娘倒是说了一长串。”
“现在阁是
气得很,”她说了实话,“
本就不把
廷放在
里,这些事,我又不懂,就是想挑刺都挑不
来,就光拿着章往诏书上盖罢了,这个虚
闹,我是不在乎,老娘娘自己能担起来不推给我,那是最好。”
“怎么又病了?”徐循一皱眉,“今日我打发孙嬷嬷过去请安,倒没听提起。”
“就是晚饭后刚过来传的话。”太后,“说是
午就不舒服,吃过晚饭,又吐了,应该是换季
了风寒。”
“胡有事儿呢。”当着两个小姑娘的面,徐循说得很
糊,“我过去绕了一圈,也就
来了,娘娘既然都走
来了,不如一
回清安
坐坐去。”
太后亦无异议,一行人走不多远,便到了清安――这本来就是清宁
隔断
来的地儿,两
的距离,可用鸡犬之声相闻形容。
经过立襄王一事,
廷威严大减,太后又主动割让了大
分权力,如今
阁三人,
如何还不好说,对外就是一块铁板,谁都撬不开――尤其对
廷,更是联合了诸
大臣,在许多事上都是众
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