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都是命。太后经过多少事,早已经说得上是心如铁石,此时却也不禁要
慨一句:胡氏、孙氏、徐氏,这三人不论谁讨她喜
,谁不讨她喜
,可哪怕有一人能生个儿
――哪怕是孙氏呢,也总比罗氏好吧?还有壮儿,那个吴氏,什么东西!他偏又瞧着一
也不像大郎,可想而知,定是像母亲的了,若不是徐氏教着,还算是有
样
,不然,谁知
日后是不是又是个欺师灭祖的不肖
弟!
当然,若大郎能活到五十岁,整件事势必又不一样,能活到六十岁、七十岁的话,皇位那肯定是栓儿的没跑,她也不会――也不能多说什么了。谁让大行皇帝去得早呢?这么,对栓儿是不太公平,可人生事,不如意者十常*,若生为嫡长,皇位就该由他继承,完了天
人都顺理成章地接受他的统治……那建庶人该上哪儿哭去?书上写的倒是
,可治国又哪有这么简单?
一样都是天家的血脉,五郎即位,也不能说是皇位旁落,当然,他上位以后,皇位的传承必定会落襄王一系。但太后以为这也可以接受,襄王是有嫡长
的人,明确就是襄王妃所生,虽然自小也是生活在藩王府
,不算接
过民间疾苦,但五郎
康健,而且又从不服用那些杂七杂八的什么仙丹,不说别的,起码可以向祖父、父亲看齐,活到个五十岁吧?到那时,太
怎么都有快三十岁了,从十岁上
阁读书,也算是经过二十年的储君教育,期间少不得各
历练,这就又比现在着急忙慌地把皇位交给栓儿,要靠谱得多。
这也是大郎的两滴骨血,她心不在焉地思忖,肯定是要尽力保存的。还好,五郎温存敦厚,她有把握,绝不会为了一些虚无缥缈的担心,就对侄
动手。把孩
养在大
,大不了就带在自己
边,等长大了以后,若是果然愚钝不可造就,那么倒更安全了,若是个聪慧有心思的――
片零落,自己到现在都是生死不知。让五小继位之语,初听是天方夜谭,但太后问心无愧,她知
外
难免会有些议论。第一个就是皇后,如今自然少不得多
奔波着忙,指不定正忙着和群臣串联……但这些都不能动摇她的决心:让五郎即位,是如今这局面
相对来说最为理想的选择了。
想到自己那大孙,太后无声地摇了摇
,无奈地一笑。栓儿、壮儿这两个孩
,和当年的大郎比,简直是天上地
。若是他真的聪慧有神,自己倒宁可赌一把了,可这几天亲自带
来,却只是越发
定了太后改立襄王的想法:等到襄王继位,谁还来认真教他读书明理?以栓儿的资质来说,浑噩富贵一世,也不算是个坏结局。
虽是自封于清宁,但太后并不是自我幽禁、自我放逐,闭门不
,只是她的一个策略,让大家都能缓开一步,从容思忖局势,反正,大行皇帝的丧事还没完呢,天气也还很冷,大家都还有时间来仔细地想想让襄王登位的好
。外
百官的动静,她可以找到一些耳目去探听,这
的各种事
,就交给乔姑姑来监
了。所以这一阵
虽说是封
,但她
闱的次数还要比以前更频繁,少不
想到这里,太后微微一怔,她停了喃喃的诵经声,抬起手来,示意两边
女将她扶起。“小乔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