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朱浩被外调为永平知府的消息,由余承勋带到翰林院,通知了朱浩本人。
杨慎可能是觉得,在利用朱浩这件事上,有dian对不起朱浩,先是让朱浩去当hubu主事,又在没有跟朱浩zuo任何商议的qing况xia,让朱浩去接替张璁chu任永平知府,没脸面对好友。
余承勋是跟翰林院同为修撰的叶桂章一起来的。
由此可看chu,现在杨慎在翰林院中,已不再倚仗朱浩,作为首辅之zi,只要他抛chu橄榄枝,自然有人愿意帮忙chu谋划策,而叶桂章乃杨慎四川同乡,也是后来左顺门事件的当事人之一。
「……敬dao,到永平府当知府,独揽一地事务,可比到hubu当主事好太多了,你也知dao永平府靠近京师,你的家人甚至不用迁过去,一两年后就会给你调个好差事,到时我们仍旧可以在京师共事。」
余承勋多少也有些歉意。
朱浩倒是显得无所谓,笑着dao:「一两年后,谁知这京师是如何光景?」
「哦?」
余承勋一听,朱浩这话时暗示一两年后杨廷和不在朝,朝堂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对,应该只是随kougan慨吧。
朱浩这小zi,没事就喜huan发牢sao,又不是不知dao他是什么人。
余承勋dao:「你去永平府的事,现在还没定xia来,但料想不会chu岔zi,吏bu已将此事报上去,估计这两天就会有消息。」
「至于你去后应该zuo什么,等事定后,会由用修跟你细说,我只是来通知你,让你有所准备……好吧,任务完成,我先去忙旁的事了。」
余承勋的意思是,你去永平府带有任务。
为什么让你去永平府?
其实很浅白,就是针对皇帝在那儿开的铁矿矿场,先前皇帝派了张璁去,把地方一堆闹事的地tou蛇给压住了,这不行,你去后得重新把地tou蛇的qing绪给激发chu来,最好闹它个天翻地覆,最后让朝堂上xia觉得开矿不是什么好事,就可以上奏叫止。
现在那儿没有麻烦,你去就是制造麻烦的。
朱浩看着余承勋和叶桂章离去的背影,怔怔chu神。
一旁的蔡昂过来问dao:「敬dao,听说你要……离开翰苑了?」
「嗯。」朱浩diantou。
翰林院当官近两年时间,朱浩结交xia的朋友,无非是杨慎和余承勋这一党的人,但要说交心的,可能只有蔡昂这个在翰林院没什么野心,平时一直都在混日zi的中年名liu。
自己要离开翰林院,朱浩觉得没必要对蔡昂过分遮掩。
蔡昂叹dao:「去了地方,可不同于在京师当官,要辛苦许多,你没有治一衙之经验,却让你去治一府,要想办法招募幕宾,这样才能为你zuo事提供方便,若是光靠你自己,怕是不行啊。」
这年tou虽然师爷名tou不显,但其实已存在。
当官到任地方,通常要带上几个幕僚,提供当官时一应咨询和帮助,此已形成定例。
蔡昂是在提醒朱浩,你在翰林院当官,shen边不需要养士,但你要chu去开衙,非要有人帮忙不可。
朱浩笑dao:「不知蔡兄可还记得在xia跟你提过,那位吴家小友?我有意用他,不知他是否……」
蔡昂摆摆手:「我已将事告知回乡里,他也知晓你的事,恐怕在他科举有所jin益前,很难来投奔你。还是早些聘请人手,不要去想他了。」
「呵呵。」
朱浩对此只能报以不失礼貌的微笑。
……
……
朱浩要当永平府知府,事qing还没定xia来,但前任永平府知府张璁已卸任。
张璁带着一家老小,驱车到了京师,准备接受
朝廷对他的新官职任命。
此时的张璁,正是chun风得意ma蹄疾,考中jin士才不过两年,已经gan1到了正四品的外官,这次有机会nei调京师,到时六bu的员外郎甚至是郎中的官职都在等天,即便外调,至少也是从三品的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参政起步。
甚至直接当an察使,混个正三品臬台当当,都是很有可能的事qing。
主要在于他投靠了新皇这颗参天大树,光是回京师这一路,巴结他的府县官员就不再少数,到了京师后,很多名士都前去拜访,一些中xia层的官员将他当成了新贵。
杨廷和在朝中日暮西山,朝野中有心人都能察觉到,连之前不温不火的孙交现在都崛起了,还有什么人不敢跟杨廷和叫板?
这时候,投奔孙交,不如直接投奔新皇来得实在。
外间都在传,说是张璁人在永平府当知府时,朝中很多已致仕的大臣,诸如杨一清、谢迁等人都跟他有书信来往,甚至连当世大儒、正在家乡守制的王守仁也曾去信跟张璁探讨大礼议问题,无形中把张璁推gao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