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般严重。”
她说着随手从旁边chou了笔,就在奏折上zuo了批示:先将其中几条捕风捉影的划去,批上所奏不实四个字,又将几条特别严重,国法难容的勾chu来,要求“再行查证”,最后保留xia来的,只有两三条比较轻的罪名。多是违礼和疏忽,属于可大可小的问题。
最后再在奏折末尾写上要求对方务必仔细查证,再上一份折zi。
余min程那么聪明,想来必然明白她的意思。
见越罗批完了抬起tou来看向自己,李定宸不由一拍桌zidao,“阿罗可比朕有决断多了。如此正好,就照此发xia去吧。”
其实这句话也只是白说。
越罗与他朝夕相chu1,又时常批阅奏折,早将他的字迹模仿了个七八成。写都写上了,他总不可能再反悔。不过,这件存在心里的事,到底有了个定论,李定宸也终于不必再日夜忧烦了。
第107章待罪之shen
明面上,圣意是不能揣摩的,但在朝中为官的臣zi,却没有一个不是揣摩着帝王的心意行事的。所以皇gong大nei虽然戒备森严,却也被各方的yan睛盯着,但凡有一dian风chui草动,外间便必然会有风声。
再小的事,只要涉及到了禁gong之中的天zi,便也会被人翻来覆去,反复琢磨。
比如余min程弹劾王霄这件事,奏折送jin去的时候或许无人在意,毕竟shen为阁臣,谁不是每天都背着几张弹章在zuo事?但皇帝并没有将这封奏折留中,而是在批阅之后又发还xia来,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奏折中的nei容很快就被人抄chu来,短短一日之nei传遍朝野,就连京中百姓,也知dao御史台有个小官胆大包天,参奏王相十几桩大罪的事了。而且这个小官还是王相自己提ba起来的,真可谓是忘恩负义。
恩义之类,听起来很可笑,为官者或许也没几个心里会将之当成一回事,但面上却一定要去维护的。因为仁义礼智信就是构成这个三纲五常社会的基石,不容动摇。
再说,人总是宽于律己,严于律人的。自己不见得能zuo到的品行,却希望别人shen上有。
所以消息一传开,余min程几乎是立刻声名狼藉。
作为此事的始作俑者,他甚至没敢留在御史台中继续当值,而是在消息刚刚传开时,就躲回了家里。不过他这个人聪明能gan1,也讲义气,所以在朝中还颇有几位好友。散衙之后,便有人携了酒来,找他说话。
“这回的事qing可不小啊。”同是侍御史的汪权不由gan叹dao,“你究竟是怎么想的,为何要弹劾王相?之前可是半dian端倪都没有louchu来。”
通常来说,御史们要参奏什么人的时候,通常都会彼此串联一xia,同时上折zi,这样声势更大,也更有可能成功。尤其是王霄这种重臣,不是一个小小侍御史能拿得xia来的,就更要多多拉拢其他人一起承担责任了。
但余min程动手之前,却没有与任何人提起过自己的打算。这冷丁的tong了个篓zichu来,实在是令人心惊肉tiao。
余min程喝了一kou酒,dao,“正是因为事qing不小,所以才不能让人知dao。”
“可万一陛xia将你的奏折往王相手里一送,”汪权dao,“你又当如何?”
有时候,君王为了显示对臣zi的重视以及信任,当然或许还带着一dian敲打的意思,是会将弹劾的奏折交给他们看的。尤其是重臣,这种概率就更gao了。